地震驚唔驚(二)

同台灣人討論地震,都會聽到三個數目字:921,就係1999年9月21日發生嘅集集大地震。由於震央就響台灣本島中央,震源深度8公里,達到芮氏地震規模 7.3(Richter magnitude scale,即係港澳地區所講嘅黎克特制地震震級),維基百科的圖片顯示,整個台灣本島,東南西北嘅主要城市都發生3至5級的地震,釋出的能量相當於44.7個廣島原子彈的威力,可謂上世紀台灣最嚴重的一次地震,造成51,712間房屋倒冧,53,768 間房屋半冧,大量道路橋樑、公共設施、電力通訊供水及去水設備受損。有2,415人罹難,29人失蹤,11,305人受傷。

印象中,咁大規模嘅地震,死傷人數都是數以萬計嘅,Google一下資料,就可以見到近年全球其他地區嘅地震傷亡數字:2010年海地7.0級地震316,000人罹難,2008年四川7.9級地震87,587人罹難,2005年巴基斯坦7.6級地震86,000人罹難,2003年伊朗東南方6.6級地震31,000人罹難。對比全球嘅數據,可見隨住歷次地震嘅經驗累積,法規嘅更新完善,台灣在防震救災的成績其實做得唔錯。經過 921大地震後,台灣新建房屋嘅防震標準又再提高,所以越新建嘅房屋,防震標準越高,防震能力越強。有意在台灣置業嘅朋友可以注意哩一點。

我深信,以當今人類嘅科技,要建築一棟防震力強嘅樓宇,絕對係冇難度。大家試諗一諗,果啲日日在海上航行,成個商場加酒店咁大嘅郵輪,幾百米長幾十萬噸嘅運油輪,日日俾海浪沖擊,在海上搖來搖去,所受嘅破壞力應該勁過地震嘞掛?但係佢地都可以安然無事。將哩啲船嘅鋼結構放在陸地上,應該點都可以頂倒啲大地震。921嘅主震歷時102秒,要撐得過呢分半鐘,唔難呀,雖然餘震不斷,但係點都冇海上面嘅浪咁頻密啦。

科技成熟仲要有效嘅管理及嚴謹嘅監察制度配合先至有用,台北市在921大地震時各觀測站均錄得5級嘅地震規模,但只有一座大廈倒冧——1984年落成嘅東星大樓,造成台北市的87人罹難。事後調查,結論係因為東星大樓嘅混凝土強度不合格、施工不當及設計疏失,導致耐震能力不足。即係建築商偷工減料啦。

雖然東星大樓嘅住戶可以向建築商索償,但係東星大樓係由一間「一案公司」所建成,成間公司就係為咗起哩棟樓而成立,起完棟樓,賣曬啲單位,抽走資金就被解散嘞,冇得追。大家如果有意在台灣置業,避開哩類發展商就比較有保障。有啲大財團亦都會有此一著,賣樓廣告就話咩咩大公司,信心保障,到簽買賣合約時就變咗另一間公司。財團下有唔同嘅子公司好正常,但係都係check請楚間子公司係唔係果啲「一案公司」,小心中伏!

好!講咗咁耐,到底台灣地震驚唔驚呢?咁就梗係你驚我都驚,話唔驚其實都驚驚地啦。地震係突發事件,吸引傳媒花大量篇幅報道,畫面越震撼,播出次數越多,唔驚都變咗驚。睇翻世上其他致命嘅事故,例如空氣污染、交通意外等嘅數字,其實遠超過地震所造成嘅死亡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嘅最新統計,每年因為吸入戶外污染空氣引發疾病導致死亡嘅有420萬人。係「每年」喎!即係年年都死咁多人喎。其實空氣污染唔係應該得人驚過地震咩?睇翻台灣嘅人均壽命又唔算太差喎,如果台灣嘅地震真係咁得人驚,就唔應該有80歲以上嘅人均壽命啦。

地震的確係一個風險,但係又唔係大到話令台灣成為唔適合移居嘅目的地,世上實在有更多比地震更高風險嘅事。我認為只要在選擇居所或置業時多加留意,平時注意一下學習地震時嘅應變方法,就可以再將風險減低嘞。

(Photo by Charlie Deets on Unsplash)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Back to Top

Copy Disabled,請尊重作者版權。